Skip to content

十二门论讲记

第七十一讲 观性门-释观性门-性相

观性门第八 未讲本文,先明大义,明大义分二: 一、释门题:不释观、门,但释性,释“性”又分二:

接着我们开始讲第八门,观性门,我们先来讲讲这一门的名义,搞什么事情都要师出有名,讲佛法也是这样的,所以有很多博闻强记的大师讲法,往往一部经的名称都要动辄讲个很多天的,我们从去年腊月(2023年12月)讲到现在了(2024年2月),也不算讲得简约,之所以啰啰嗦嗦的讲这么多,实在是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也不想浪费我自己的时间,不讲多一点,不讲得通俗一些,看的人一点都不懂,那意义何在?

哎,几年下来,到今年中旬(2024年9月)又好几位师兄师姐发心把我的《地藏经讲习》以及《摄大乘论初分讲记》和这本《十二门论讲记》整理发布(之前就群里讲讲),由于大陆众生共业的关系,新的宗教管理办法的原因不能出版,只能在网上发布,目前看起来,看得人很少,并且极少人看得懂,所以真的是“青目睹人少”,唯有“问路白云头”了。

我们先截取太虚大师解释的原文,大师已经解释得非常好了(大师就有《十二门论讲录》我之所以还要再讲一遍,主要是因为想把大师的深义用当今的语言再阐述一遍,使得深义能够更普适一些)。

性相通义

先审名义:若约性相之通义,则性相之名义无定。盖以性相本可互用,性可表相,相可表性。如云“诸法实相无相,非言说所能及”,此相字即是表诸法离言自性义。又如成唯识论所言之三性,解深密经即名之为三相,是相字可表性义也。性可表相义者,如经所说之异生性及善、恶、无记三性,即是表分齐义、界限义──凡有分齐可取者,皆谓之相。又如起信论所谓之真如相,是性亦可表相义也。

(也就是讲这里的性是对于相来讲的,我们平常所谓的性就是讲的真实性,实性,比如通常说的性质,存在,或者讲这个事情是善的,是恶的,是无记性的,或者说是实在的,比如讲有自性,乃至说火有燥热性,水有润泽性,地有坚固性,相一般是讲的可见的,可闻的,可尝的等,一般讲有相就有性,这是世俗来讲的,但在佛法有时候相就是讲的性,性就是讲的相)。

性相别义

若言性相之别义,则性相各有其假定之义。一、无表现无变异之理体,曰性:无表现者,谓非言说之所能施设,思想之所能缘取也。无变异者,谓于时间、空间上皆无变化转异也。理谓遍常之理,体谓真实之体。二、有表现有变异之事物,曰相:事谓事情,物谓物象,有变异有表现,反前无表现无变异义应知。

(这一段主要是讲的佛教说的特别的性相定义,佛教说的性是说的诸法理体称为性,我们讲的真实理,这个真实理不是兔角龟毛,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称为性,禅宗称为自性,三论宗等称为真如,唯识宗说的如来藏,这个是不变的,非是思想上建立的,也不是言说可以明确的,正因为这样,所以相对于真如就把变异的林林总总事物称为相,比如男人女人地球桌子,声音水火等等,这些东西可言语可思议可建立故。)

辨性诠旨

次辨诠旨:一、真实性者:性义,即真实义,常不变异义,真实即性,持业释也。所明者乃真实之性,非虚妄之性,依士而释曰真实性。所约不同,所诠亦别,故约遮、表等而真实性之所诠有四:“约遮诠”,曰三无性:一、相无性,以法从缘生,无决定相故;二、生无性,以法从众缘生,无有自体性故;三、胜义无性,以胜义无相,非言说之所能表示、思想之所能安立故。

相无性

(关于三自性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了,这里的三自性就是说存在的一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我们平常讲的遍计所执,比如平常人说的“我”以及平常人认为有实体名言,“我”是真没有,但人们言语上有,其实一切语言文字本没有错,但执名有事就属于遍计所执了,名并不等于事,说火不烧口,想火不烧心,但凡夫认为名等于事,既然如此就是相无性,名词并没有个真相可言,比如我们,我们是因缘和合,有的不过是五蕴,离蕴处界之外并没有别的什么,但凡夫俗子认为我有,这个“有”就属于相,属于遍计所执相,但这个相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仅仅只是凡夫们执因缘所生的这个臭皮囊为一个不相干的“我”罢了,我是没有的,当然我相更是没有的,所以遍计所执是相无性,不真实的。)

生无性

(其次是依他起性,所谓依他起就是因缘和合的一切事物,讲遍计所执完全就是人们的虚妄想象,比如“我”,“人”“众生”“上帝”等等,没有相!完全没有的!但桌子板凳地球人类这个事物上来讲,却是因缘和合的,既然是因缘和合的,那么就没有自体的无自性的,譬如我们吧,就是心肝脾肺肾四肢以及精神的和合,或者就是四大和合,既然是和合的,譬如稻草人一般的,就没有自体的,和合就无自体,无自体所以才和合,稻草人离开稻草还有个什么稻草人?所以因缘和合的事物我们不否定存在,但存在是假有的,没有自体的,是把一堆条件凑合在一起,也就是因缘生假名为某某,因缘生的凡夫们说的实物,是无自体故所以生无性,这里的生就是说的自体,无自体,无自性)。

胜义无性

(那么遍计所执的东西是完全没有的,是相无性,依他起的事物的因缘和合无自体,是生无性,那么事事物物就胡乱的和合了?并没有!事物如此和合背后肯定有实质的,这个实质所表现的性质就是圆成实性,但这个圆成实性是要离遍计所执才能显示的,遍计所执譬如在依他起上起的一层污垢,污垢不清除,依他起的真实性也就是圆成实就无法表现出来,既然如此,那么就要离遍计所执,所谓有啊,无啊,空啊,生啊,灭啊之类的,在一切名言上执有执无都属于遍计所执,不然说火就烧口,想火就烧心,那么胜义肯定是离言的,非思想之所建立,思想是用来量度的,但真实是不可量度的,是离名言的,简单说,二无我就是二无我有,二无我有就是二我无,所以胜义无性)。

第七十二讲 观性门-释观性门-三自性

遍计所执

也就是讲所谓三自性是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在佛密义来讲,所谓密义是讲的方便的讲,不是了义的讲那么就是三无性,所谓遍计所执是相无性,依他起是生无性,圆成实是胜义无性,这个三无性是依三自性来讲的,三自性中,遍计所执譬如“上帝”“道”“我”等等是真没有的,只是凡夫俗子妄想上有相有真实,或者仅仅只是名言上有,一切名言在凡夫来讲是认为确有其事,比如说桌子就认为有桌子,其实桌子只是名言有,因为你接触到的“桌子”这个事就是黑白等显色,长短方圆等形色的组合物而已,你真实接触到的是因缘和合的依他起的事物。

依他起

依他起是因缘生的事物,这个是有的,跟遍计所执不一样,遍计所执的是真没有的,只是凡夫妄执上有而已,但依他起既然是因缘生的,就没有自体,比如我们就是心肝脾肺肾四肢精神的和合,既然是和合就无自体,有自体就不需要和合,虽然是因缘和合,但有果报用,比如吃饭就饱,不吃就饿,这个东西是非有非无的,非有是说的无自体,非无是说的有因缘和合这回事情,有果报用的,造恶将来就成猪狗,为善就为人天,也是非实非虚的,非实是讲分析下来就是多种蕴素和合而已,譬如分子分析下来是原子,原子分析下来是原子核和电子……非虚是讲的的确有作用的,却有因果,能被认识的,所以依他起是幻化性。

圆成实

那么就没有实质的存在?当然是有的,譬如说水流依河道,阳光依太阳,没有太阳怎么会有阳光呢?所以万事万物背后是有实性的,这个实性是根据三方面来讲,在佛法来讲,就是讲圆成实性,也就是如来藏第八识(但中观一般不建立第八识,因为众生会认为离蕴处界别有个所谓第八识,所以中观一般是讲真如,其实不论是如来藏还是真如都是建立的名词,真实是离言的,中观是即用显体的,既然是即用显体,那么干嘛还要建立什么如来藏的名词?猫猫狗狗不都可以即用显体吗?中观显的就是如来藏啊!)。这个实性是能圆满成就诸法的,所以称为圆成实性。

证真如

在佛教修行上来讲,修行的目的就是智证真如,真是真实,如是本来,常恒不变的,也称为证二空真如,也就是离二障,所谓离烦恼障和所知障,由离烦恼障和所知障所行的境界就称为二空智,这个二空智是依证真如而言的(当然小乘未必证真如,但因为小乘佛法还是依断烦恼障而建立的,所以方便说他们证生空真如)。

在离一切遍计所执的角度来讲,也就是中观来讲,所谓离遍计所执相就是离四句绝百非,所谓四句我们讲到现在大家也明白了,所谓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我之前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详细的介绍过,可以看看,离四句绝百非就是离心缘相,离言说相,这个离心缘相言说相的境界强名为空,也称为一真法界,其实空也好一真法界也罢都是强名,因为中观不止是遣言说的教法,并且也遣能证之智,就好像圆觉经说的,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次第,无以名之,强名一真法界(也就是唯识说的如来藏)。

性,假二病

凡夫俗子是因为无明的缘故导致烦恼不断,颠倒造作于是就轮回生死,这个无明就是妄执,也就是唯识讲的遍计所执,因为不明真实法所以就有妄执,如执我,人,众生,寿者等,妄执在佛法上譬喻就是讲如病一般的,那么这种病中观认为不外乎就是性,假两种病,这里的“性”病就是执一切法为真实,有真实性,执有真实性所以才认为是生,是灭,是亦生亦灭等,“假”病就是讲执幻病,所谓幻病是说的执幻相是决定相,是真实相的病。

众生妄想很多,妄执很重,不然也不会到今天还在轮回生死,但这个妄执举要言之根本处就是这两种病导致的。

第七十三讲 观性门-释观性门-唯破不立

离言自证, 唯破不立

龙树菩萨观察真实性也就是我们讲的真如第一义,这个东西非是世间言说,妄想戏论能够建立的,你用世间的东西既不能表明他的相,也不能诠释他的相(佛教经常讲以指为月并非真月,所以经文只是手指,要在离言自证,但有言说非关实义,但离了手指你更是无从知晓月在何处),在这个道理上来讲,如果在戏论上建立真实性,如幻性,纯粹也是增益执。这些年来因为正觉讲法,好些人自认为开悟,可我观察下来根本讲不了中观,讲来讲去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的,这都是鹦鹉学舌的,其实并没有开悟,他们好像是认为离万法之外有个如来藏(这就是外道自性见譬如上帝),或者认为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如来藏(没学正法的更是瞎搞一通),开悟要扫荡一切妄执,说有说无,说空说有全都是妄执,扫荡一切妄执,那么圆成实自然显现,所以在中观来讲唯破不立。

也就是说并不是龙树菩萨就好像伪中观应成派那样搞所谓“不立一法”,龙树的破其实就是为了立,只不过他的立非言语所能表示,非妄想戏论所能建立,这一点从一开始我就反复强调的。

破一切法无而明中道

接下来我们辩来意,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讲这一门所谓的“观性门”,前面七门从观因缘门到观因中有果无果然后到观相门,这些都是在明空义,总而言之就是讲我空法空,不过如我们前面讲,龙树菩萨这本论是专门给利根人讲的,他是针对的正法过后最初相法时代的那些人讲的,当初的人都属于是利根,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各个都自诩为利根,其实绝大多数都是钝根(钝根就是贪嗔痴烦恼很重,很难信因果轮回,乃至对于第一义都无法理解),正因为他给利根人讲法所以是先明法空后明我空,前面都在讲空义。但这一门破一切法无而明中道。

一门双破

一切妄执说穿了不外乎执空执有,比如印广法师这些人讲什么如来藏就是执有(他讲的什么共用如来藏典型的外道神我论),世间人认为有我也属于执有,认为一念不生即是真如当然是执有,相对的说一切都是空无,或者讲无因无果就是执空,如我们前面讲有全分空,断灭空,一分空。破空凡夫就容易执有,破有凡夫就容易执空,所以在这一门双破。

胜义无性

又,龙树菩萨在前面讲因缘空,破因中有果无果是讲的三无性的生无性,也就是依他起无性,他讲相无,讲了有相就犯无穷过,讲了能相所相全部都是空,这是在讲遍计所执性是相无性,我们大家说这个桌子是桌子,这个手机是手机,这个人是人,这所谓的“桌子”“手机”“人”从何而来?不就是从相而来吗?所以破相就是讲相无性,也就是讲遍计所执是相无性。这一门讲什么?要讲三性三无性其中三无性的胜义无性。而明相无性和胜义无性如何明之?就是彻底的明因缘生法的生无性来明之。

无相无性

一个东西,不外乎就是性相,比如一部手机,手机是实际存在的,我们认为实际存在的,有相有用当然就实际存在的,讲实际存在就是讲性(体),性就是真实的意思,有性那么就有相,凡是存在的都有相貌的,乃至虚空都有个相貌,你总是看得见的吧?如果这样讲的话,那么前面七门都可以讲是在破相破性而空,谓空品之三门,即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相,谓相品中之前四门,即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

其中空品三门从依他起也就是因缘所生法来讲无相无性,相门有四门,这四门从遍计所执讲无相无性,这一门也就是第八门我们即将要讲的从圆成实来讲无相无性。

第七十四讲 观性门-生起

空,无相,无作

讲三解脱门就是空,无相,无作,我们前面也讲过整本《十二门论》以三解脱门为主干,讲空门主要就是观因缘门,观因中有果无果门乃至观缘中无果门,前面的空门主要是破从幻执妄,凡夫外道等对于因缘生法如幻不了的缘故就产生种种妄执,比如执因中有果无果,比如进化论那样的。这一门不同,是破妄立真,凡夫外道等在因缘生法上执有决定体相,也就是讲,我们这些凡夫认定是真实法有真实性,于是我们从性立相(我们是认为这个东西真实存在有“体”也就是有性,于是从体建立相,你不认为这个东西真实存在,如不认识拉丁文的“sapientia”‌,你能建立个什么相?),所以这一门重点在于破性。空门讲依他起无性,讲“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这一门破遍计所执,总而言之,因缘所生法,无定相也没有实体的,破凡夫外道所谓真实是有的妄执。

对前四门辨:这一门到第八门,在第八门之前的四门是观相门,分别是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经过这四门的观行,那么修观行的当然会明白一切相实际上并没有的,不管你说那位美女还是这位帅哥,在实际来讲这个所谓的“美”根本就不存在的,存在的不过是你意识上的妄执而已,当然你会说,不止我觉得那位美女漂亮啊,其他人都觉得啊!对的,所以大家都是凡夫嘛!你认为美不就是因为相吗?而相不可得啊,如我们前面反复辩证,即便接受了相空的正知见,但凡夫生死流转已经无量世了,就算接受,那么他们还是会认为即便是无相的但也有真实性,比如这位美女的相的确是没有的,但这位美女是存在的(南怀瑾这个外道说的“纵使白骨也风流”),这样就称为执性,这样的话相也破不了,性也破不了,就白学了,所以龙树菩萨慈悲继续开示这一门“观性门”。

胜义性也是无

又,前面四门讲观相门,主要是从相明无相,比如讲能相所相是空,一异是空等等,比如前面讲任何有为法有相,那么肯定是生住灭相,但如果是生住灭相就犯了无穷过,又讲能相所相不是一,不是异,不是亦一亦异,所以讲能相所相是空,能相所相不可得,相还可得吗?不可得啊(你认为有相不外乎你能认识,在能认识的基础上有你所谓的所认识),不论怎么讲都是从相上来讲的,而这一门从性上明无相,从这个东西并不是实际存在的来明无相,比如手机不存在,还有个什么手机的相?也就是说观相门讲生住灭相从时间上破有相,讲能相所相是空是从方位上破相,而这里是讲胜义性也是无。

生起

原文--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如说:

龙树菩萨的著作大多都是这样的,上来先明宗本,结尾再总结,他的论文结构是非常严谨逻辑的,所以我经常在想,佛法这么讲逻辑讲智慧的东西,怎么到末法时代就成为鬼神设教了呢?很多所谓学的人怎么就神叨叨的了呢(神叨叨还怎么学佛)?这的确是要学佛人警醒的一件事情。

这一段是为生起正文做铺垫的,这里是伏破凡愚(凡是讲是凡夫外道,愚是讲的小乘人)以性立相的妄执,所谓以性立相的妄执我也讲过很多了,但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再譬如说我们这些凡夫,听见人家讲手机,桌子,板凳,美女,帅哥,我们的意识上首先就建立这个东西是真的有,这就是建立自性,既然建立自性也就是有,然后就会产生决定相,比如人家说手机,我们认定是有(建立性),然后看见手机这个东西就建立相(手机就是方方正正的这么个样子),或者想象手机是什么相,这就是以性立相,你是在意识上先建立真实(立性)然后产生的相,故名以性立相,所以这一门上来就破性,破凡愚认为的真实有性,上来就讲“诸法无性故”,上来就吼破凡愚的无明。

第七十五讲 观性门-偈本

偈本

原文--- 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

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

这里的开始两句“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也就是说一切凡夫外道乃至小乘,这些人只是见到了变异相,比如我们这些凡夫看见的桌子,板凳,手机,电脑,美女帅哥等等,我们只是见到了变异相,所谓变异相就是讲的无常变化的相貌之相,义相之相。一般的人会认为真的见到了这个东西,由见这个东西的关系于是在他们的认识中这个东西是真的有的,他们认为真的有(有性),于是认为这个东西有相,但其实这些东西都只是变异相,如果不是变异相那么这美女帅哥就不会老,这个手机就不会坏,美女帅哥不是砰的一声就老了,是刹那刹那都在变异的,不然后面也不会白发苍苍,所以现在看见的所谓相就不是决定相,就只是变异相,正因为是变异相,那么就说明没有决定性的,譬如电影里面的人物,电影不断的放映你才看起来像是有人有物,可正因为不断放映才有电影所以电影中的人物全是假的,我们所见的万事万物也是如此的。

所以龙树菩萨这里说“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既然我们大家看见的桌子,板凳,电脑,美女帅哥是变异相,那么就没有真实性的,没有真实体的,没有真实性就称为“诸法无有性”,只是凡愚之人见这个“变异相”而认为是真实相,又自我错乱认为有相就有“真实性”(真实存在有体故名性)。事实是既然是变异相就没有真实性,有真实性就不应该是变异相!那么万事万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变异相就全部是假的是不真实的,就全部都是空的。

当然有些人又讲,听菩萨这么讲的确万事万物是没有真实性的,但没有真实性这些东西也是存在的啊,譬如你说桌子板凳是没有真实性因为是变异相,但即便是变异相,桌子板凳也是存在的啊,所谓“无性法是存在的”。

无性法亦空

龙树菩萨回答说“无性法亦空”,什么意思呢?如果你们讲这个东西没有真实性,但也是存在的,既然是存在的那么就证明是有真实性的,倘若一个东西不真实就证明不存在(如梦如幻),可你们说没有真实性却是存在的,这是逻辑不通,是胡搅蛮缠,既然存在那么必然有真实性,既然有真实性那么就说明这个东西是“有性法”!

所以我们讲要破尽一切法是有性法的邪见,破尽是真实存在的邪见,那么就要告诉大家,真实就不应该是无性,是无性就不真实,我们前面也讲了一切法无性,有的都是变异相故。纵使有凡夫们遍计所执,胡搅蛮缠认为有所谓无性法,那么无性法也是无的,也是空的。因为此无性就不真实,不真实才称为无性故。

总而言之,一切存在,美女帅哥,桌子,板凳,地球,猫猫狗狗等等本来空寂,本来毕竟空无所有的,这个前提下就不应该言法言性,你能说虚空是个什么?当你说虚空是个什么的时候,就已经错误了,因为虚空就是没有,没有还有什么说法?没有还有没有可说?那么也就是讲诸法不应言有法有性,更不言有法无性。

破一切外道

这一首龙树菩萨的偈,所谓“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他破的对象是很多的,第一我们讲此偈上两句是破一切外道,因为一切外道不论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都是认定有实我,实法的,比如唯物论认为有真实的物质,有所谓的自然,有所谓我,我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认为有这一切,这一切是上帝创造的,或者是我意识一念变现的(佛门外道说一念不生就是真如,可一念不生显然是因缘所生法,而且也是变异相,怎么能是真如?),龙树菩萨在这里就全破一切外道,不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因为龙树菩萨的立论是“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也就是讲不管你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还是什么神神鬼鬼统统都是空,因为都是变异相的,所以都是毕竟无所有!

第七十六讲 观性门-所破

破小乘

开始两句偈子破外道之后,接下来两句是破小乘,如我前面反复讲过了小乘认为是无我的,他们的空主要是讲的人我空,但他们是认为有法存在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我空但不认同法空,正因为这样所以说一切有部才强调极微真实有,物质是极微组成的,类似我们现在的科学(量子力学等也是这个说法,但量子力学已经涉及到意识意根的层面了)。龙树菩萨接下来的两句“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就是破小乘的,小乘认为无我有法故,这里讲诸法皆空,显然是破小乘的法执的。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来所谓台湾印顺邪师(现在佛学院很多教材都是他编写的,或者认同他的人编写的,改开之后佛学院缺教材,于是从台湾省引进不少佛学著作,而他当时被台湾省佛教界称为“导师”,所以引进的大多是他写的),他讲般若讲的空是小乘的空,证明他们这些人连小乘讲“无常,苦,空,无我”中的空是单单指的我空,这个事实都没有搞明白。

破说一切有部及说假部

第二,在小乘部派佛教(当初龙树菩萨出世,小乘部派佛教在古印度的影响非常大,如我在《摄大乘论初分讲记》中讲的部派佛教分裂史有详细讲述)来讲有十二部,这十二部讲法还有区别,正因为有区别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才分裂成为十二部的,就比如说十二部中的“说一切有部”和“说假部”,这两部的教法就有区别,说一切有部是认为一切法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无我,一切法既然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就有不可变异性(因为变异就不真实存在,所以他们就讲极微真实有,极微不变异)。而“说假部”的说法又不一样了,说假部是认为固然一切存在都是变异的,是变异的就是假有的,但假有是真实存在的,这个说法跟当今某些人讲的差不多的,没有开悟大概也会这么讲,虽然是假但是有,我以前也是这么讲的。那么这里龙树菩萨前面两句就是破的“说一切有部”,后面两句就是破的“说假部”,也就是说既然是假就譬如虚空,就无所谓还有个“无性”可讲,假就是没有,没有就没有一个“没有”存在。

破俱舍论

第三,“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是破的《俱舍论》,《俱舍论》是天亲菩萨还没有修学大乘之前在小乘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中出家写的,当时他是不认同大乘的说法的,所以他当时读还是没有读过龙树菩萨的《十二门论》不得而知,他要是读过也会明白早他几百年,龙树菩萨就破斥过他,因为在《俱舍论》中是执一切法有实性的,而龙树菩萨讲一切法皆无实性。

破成实论

后面两句是破的《成实论》的所谓假法是存在的。《成实论》也是一本小乘佛教论书。古印度诃梨跋摩著,诃梨跋摩也是小乘的论师,但他不认同“说一切有部”的说法,他认为说一切有部“我空法有”之说是错误的,他提出“人法二空”的思想。他认为法无实体,只有假名,但假有是真的有,诃梨跋摩就是“说假部”的论师,而没有学大乘之前的天亲菩萨是“说一切有部”的论师。

不论是《俱舍论》还是《成实论》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之前有人学《俱舍论》跑到我们群就诽谤大乘,读天亲菩萨的著作应该以他后期的作品如《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为准,而不应该以他前期在小乘中的为准。

总破小乘法执

第四:也可以讲龙树菩萨这里说的“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前面两句是总破小乘的法执,其实小乘虽然有十二部派,但总的说来也是“我空法有”的,也就是说世界这个观察对象是存在的,但能观察的我是没有的,世界万物无常变动,有漏皆苦,有情众生五蕴和合生死轮回,其中根本就没有“我”,不论讲补特伽罗无我还是蕴处界无我都的确没有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流转生死呢?都没有我,种种造作有何意义(凡夫很难体会,关键是对于四圣谛根本没有任何了悟,特别是对于无常的了悟)?既然无我是不是应该赶紧灭尽?这世间就是一苦难深坑啊,无我一切都没有意义的啊,为谁受苦?没有为谁干嘛要受苦?

所以小乘其实是认为世界有的,万物是有的(说假部的假有也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但跟外道不同,因为外道认为有“我”。

这开始两句就总破小乘十二部,所谓诸法决定无有性。

破恶取空

这下面两句“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是破的恶取空的,比如伪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伪中观所谓应成派中观,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既然他们讲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那么他们这个观点,这个“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谓“不立一法”的断灭见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也是不存在的,那么就自己否定了自己,“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存在的,岂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自己否定自己,那么他们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意义,就不能成立。

如果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不存在”这个观点是成立的(他们当然认为成立,不可能自己打自己脸嘛),那么他们就是认为有所谓无性法存在的,有所谓“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道理存在的,那么龙树菩萨讲“无性法亦空”,他们这个“不存在”的道理是存在的也是空的!

所以我一直在讲,龙树菩萨的般若中观不是一般世智辩聪之人理解的“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空,因为这个“什么都没有”,这个断灭空,也是我们要破除的。

第七十七讲 观性门-三自性及三法印

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

这首偈的意涵非常宽广,我们再试着用三自性来解释一下,三自性在佛教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可以说是判断佛教经典的准绳,所以我们不厌其烦的解释三自性,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不明三自性这个佛法没法学,就会把阿含,中观,唯识等内容搅合到一起去了。

破遍计所执

回过头来,一来,这前面两句“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这是用依他起去破凡夫的遍计所执,依他起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既然因缘生,就必定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有木头(此)才会有木头桌子(彼),有爹妈(此)才会有孩子(彼),业力尽(此无)就会死(彼无),万事万物就是不断的这样变动的,这就是依他起之法,依他起就是变异相,既然是变异相就不能说这个东西是人是狗,因为没有常恒相没有决定相,那么凡夫俗子执有真实的“我”“人”“狗”就是错误的,变动就不真实,真实就不变动,执空执有,执真执假就是遍计所执,所以这里是用依他起破遍计所执。

破依他起

接着两句“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是用圆成实来破依他起,凡夫俗子认为既然没有真实的“我”“人”“众生”“狗”,那么我看见的是什么?我感受的是什么?纵使菩萨们讲这些不真实是假有的,但假有也是有啊!毕竟我看见了!所以龙树菩萨就破假有,所谓“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假有就不是有,假有就是空,就是非空非有,说是空,空是不是决定相?既然你说了,那么就是决定相就是道理啊,可既然空是真实是道理,那么也要被破斥的,譬如虚空说有说空都是错误的。虚空你说是空它是无,可虚空有容纳万物的作用,怎么能够是空?虚空你说是有,可明明既然是虚空怎么会是有?万事万物在这个道理来讲就非真亦非假,毕竟空寂故,讲非空非有,空有皆遣这就是讲圆成实性。

二来,龙树菩萨这首偈,上来两句是从依他起明无性,依他起就是因缘所生法,我们讲过无数次了,一个东西要是本来存在的有自性的显然不需要因缘生,譬如张三本来就存在的已经二三十岁了,显然此时此刻不需要妈妈再去生他,既然需要妈妈去生他,就证明张三此时此刻还不存在,他妈还没有生他嘛!所以因缘生就无自性,无自性才需要因缘生,所以我一直反复强调,中观的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生就是中观的空,譬如张三就是张斌,张斌就是张三。

圆成实实有

后面这两段是名胜义无性,所谓胜义就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是在依他起上离遍计所执的,所谓遍计所执,比如生灭,垢净,增减,常无常,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一切名言,一切思想,一切根量在佛法上来讲全部都是假立的,假立本没有什么对错可言,比如这张桌子你称为“桌子”,我称为“desk”,这有什么错?但不应该执这个名言就有这回事情,不应该执这个桌子是真实有,在依他起上执有执无是遍计所执,那么离遍计所执,在圆成实来讲就没有什么生灭,常无常,增减可说可讲,当然是无性,因为不可增加名言不可减少实际故,所以无性法亦空(你说空就是诽谤了因缘生以及圆成实实有了,你说有就是遍计所执)!

三法印

三来,龙树菩萨讲过三法印,其实这个三法印是佛教经典中的,他不过是总结,三法印是判断讲的是不是佛法的标尺,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好,你们大家看我讲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讲了《摄大乘论初分讲记》,又讲了几个月的《十二门论》了,你们用三法印来量一下,我讲的是不是佛法?

龙树菩萨这首偈,“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在于名无常,凡夫外道都晓得无常这不稀奇,稀奇的是真正的要懂无常就应该明白,既然是无常就是变异相,譬如电影不断放映才有,不放映就没有,如此这般,那么就是空的,就无自性。接着他又说“无性法亦空,诸法皆空故。”,这两段在明无无常,既然无常就是无性就是空,怎么会有一个无常的存在(所谓假的存在也是没有的)?无常就没有性,就没有真假可言,譬如虚空就没有有,也没有无可说可讲。

四来,首先的两句“见有变异相,诸法无有性”是讲的诸法无我,我是说的决定的本体的自体有真实存在(有性),一切法既然是因缘和合而有的,那么就无自体,就没有自体,有自体还需要因缘和合吗?一切诸法都是因缘和合,所以一切诸法都是变异相,其性本空,所以诸法无我,下两偈明亦无无我,既然讲诸法无我了,就没有自体了,怎么可能还有一个没有自体的“没有自体”存在?好比都跟你说了没有钱,怎么可能还有个“没有钱”存在?所以也无无我存在。

第七十八讲 观性门-直释偈本

直释偈本

原文--- 诸法若有性,则不应变异,而见一切法皆变异,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这里开始就是龙树菩萨的长行,解释为什么说诸法无有性,首先是讲的如果相有变异那么决定是没有性的,譬如我们前面讲过的放映机放电影,电影是变异变动的,倘若不是变异变动的就卡住了,就没法看了,也就说明电影是假的,需要不断放映才有(譬如世间一切是因缘和合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不就是如放映机吗?),里面的人物世界都是假的,变动不居故,没有真实性决定性的。那么世间的一切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不断变异的,人类以及猫猫狗狗是生老病死的,手机电脑乃至世界是成住坏空的,也就说明有情众生乃至有情众生所依的世界决定是空,是没有真实性的,真实就应该不变,变就不真实。

体性相用

体由用彰,性由相见(现),见其相知其性。万事万物是存在的就有所谓的体,这个体是由用来显示的,比如铅笔是存在的,那么就能写字,既然存在的,那么就有相,有相我们就知道它是铅笔,由相就能明白它的性,所谓真实性,体性相用是一致的,既然相是变异的,无真实相的,那么体(性)用都是变异的,就都不真实了,真实是讲的常如不变异,也就是说所谓性是讲的常如不变异才能称为性,有变异就不能称之为性(体),比如我们前面讲的放电影的例子,既然是变动的就不真实(无自性,凡夫虽然也有说变动,比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但他们认为是真实的,或者有个“不真实”存在,这就是法执),没有真实就没有性,也没有个“没有性”存在,那么万事万物都是变异的,就都不真实,就都没有真实性可言。

原文--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不应从众缘生;若性从众缘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是故一切法空。

定性则不众缘生

接着讲一切存在都是从缘生的,比如我们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中的业种以及父母,四大等众缘和合而有的,既然从缘生就证明无有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讲的无造作,不变异(凡夫把变异的当作不变异了,虽然他们也知道无常,但他们认为有实体也就是有性,这就是把变异的当不变异了,不变异的才有不变相,有不变相才有不变性)。那么既然性从缘作,是因缘和合而有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那么就没有真实性,因缘和合的一切存在所谓的性是变异的,从体上来讲是众缘和合,离开四大五蕴就没有我们可说可讲。从相上来讲又是生老病死是变异相,那么有变异者必定无定相,待众缘者必定无实体,既没有实体也没有定相,还有个什么真实性可言可说?

所以龙树菩萨总结说,以体空,体是因缘和合,离因缘之外无别体可讲,那么体空,用也是因缘和合,用也空,体用皆空,相是变异,真实性也就没有(一个东西存在不外乎讲体相用),在这个前提下讲,万事万物皆是如此,没有一毫毛不是如此,所以万事万物都没有性,没有真实性的,既然性空,用空,相也空,那么如何说一切存在真的存在呢?

第七十九讲 观性门-外过内

外过内

原文---问曰: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若无生灭,则无苦谛;若无苦谛,则无集谛;若无苦、集谛,则无灭谛;若无苦灭,则无至苦灭道:若诸法空无性,则无四圣谛。无四圣谛故,亦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贤圣。是事无故,佛、法、僧亦无,世间法皆亦无,是事不然,是故诸法不应尽空。

听龙树菩萨讲诸法无性,性相皆空,反驳的人就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存在就无生无灭,因为生灭才有存在的,无生无灭当然是空,譬如我们大家都是有生灭的才是有,虚空就是空所以无生无灭,既然没有生灭,那么四圣谛就无法成立了。

苦圣谛

首先就没有苦圣谛,所谓苦圣谛是讲的凡夫众生都是苦性的,活着就譬如一个脓疱一样的,如果此时此刻吃山珍海味属于乐受,譬如这个脓疱被凉风吹一样的,暂时不痛痒,但风吹过之后,脓疱又开始痛痒了,一切乐受不可避免的有行苦和坏苦。如果因为被工作生活所累,或者造恶业下地狱,受各种折磨,就譬如脓疱被炭火烤一般的,更是痛苦所谓苦苦。如果好端端的不苦也不乐,但脓疱本身的痛痒却是存在的,我们亦然,不苦不乐免不了行苦(无常变化)。倘若讲一切诸法都是无真实性,那么就是空,既然是空,如何说有苦呢?虚空怎么会有苦可讲?

集谛

接着反驳龙树菩萨的人说如果讲一切都是无性的,是空的,那么也就没有集谛,所谓集谛是讲的任何人都是先世造作导致这一世出现的业报身,在佛法的角度来讲就称为异熟果,譬如种地一样的,三月播种九月收获,这一世不论身体,家庭,境遇乃至思想都是上一世造作的果报故名异熟果报,上一世这一世不同时,所以目前的我们既称为业报身也称为异熟果,所以集谛就是讲过去世的无明造作,导致我们现在的苦难(这个苦难不论是神仙皇帝都有的,如前面讲的都不可避免三苦,如天人等可能没有苦苦,但行苦和坏苦避免不了),产生这个苦难的根源就是集谛,所谓无明造业。那么既然讲一切都是无性是空,不论过去现在未来空就是没有,没有如何造业受报呢?那么很显然集谛也就不成立了!

灭谛

既然一切存在都是无真实性都是空,那么四圣谛中的苦谛不能成立,集谛不能成立,灭谛也不成立,所谓灭谛是灭苦灭集得究竟安乐才称为灭谛,也就是说灭尽蕴处界不受后有,来生没有异熟果,没有业报身了,当然也就没有苦苦,坏苦,行苦,就彻底的灭苦了,灭苦是来源于灭集,所谓灭无明(贪爱),灭无明就不造业,没有无明造业当然就没有来生的业报身(关键在于灭贪爱),没有来生的业报身就没有苦,就入无余涅槃,不受后有,唯有真如独存,既然一切都无真实性都是空,那么还需要灭什么呢?无可灭啊!

道谛

接着说如果没有苦谛,没有集谛,没有灭谛,谁还需要修道呢?还需要修什么三十七菩提道品,所谓四正勤,四神足,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觉支,四念住呢?就不需要修了嘛!一切都无真实性都是空,苦集灭谛不存在,就没有所对治的烦恼和无明,当然也就没有能对治的三十七菩提道品,道谛也就不存在了,道谛不存在了,依修道的程度不同而建立的四沙门果,所谓须陀洹,斯那含,阿那含,阿罗汉也就没有了啊,所谓须陀洹是依修道品断三缚结,斯那含是在须陀洹的基础上薄贪嗔痴,阿那含是断五下分结,阿罗汉是断五上分结,既然一切无真实性就是空,空还有什么果位可讲可说?四沙门果也就无法成立了。

坏出世间及世间法

当然这里反驳是站在佛教的立场来反驳,四圣谛是佛教重要的基础知见,四圣谛可以概括一切佛法,所以反驳的人以四圣谛无法成立反驳龙树菩萨讲的一切无性是空,并且也讲不止出世间法无法成立,就算世间法男人,女人,手机,电脑,桌子,板凳也是无真实性,当然也是空,必然也是无法成立的。

所以反驳的人是说龙树菩萨讲一切法无性是空,这样讲既坏了出世间的佛法也坏了世间法。

内离过-免过

原文---- 答曰:有二谛:一、世谛,二、第一义谛。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

反驳的人跟现在末法时代的钝根差不多,其实也不是末法时代是相法时代初期就有,因为这本论是公元一世纪的时候写的,所以是相法时代初期就有人,当然现在更是漫山遍野的,这些人认为龙树菩萨讲的中观是断灭空,所谓断灭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四圣谛也没有手机电脑桌子板凳,当然现在很多人讲的所谓中观本质就是断灭空,但他们不说自己是断灭空,谁会承认自己断灭空呢?如果佛教是断灭空,那么很显然连唯物论都不如了,唯物论只是否定过去世未来世,他们不否定现在啊,那么学佛干什么?还有如果是断灭,肯定是说某个东西本来是有的,后来没有了,譬如人活着死掉了没有了,但中观是讲本来无生后亦无灭,无生无灭才是毕竟空!

再者伪佛教藏密外道完全就是戏论,表面看他们有也批,无也批,但细细的想想,他们说“一法不立”不就是说一切断灭空无吗?可中观讲毕竟空是即用显体,并不是没有实质的,是有实质的,只是这个实质需要离一切妄想情执!我们虽然讲毕竟空,可我们没有否定现象界的如梦幻泡影啊,正因为如梦幻泡影所以才说非空非有嘛!正因为如梦幻泡影所以才如波涛和水一般的,即波涛而显水体嘛!

有些人讲中观又落入有见了,比如起个好心加个如来藏,加个本住法,当这样的情况下,凡夫众生就会起蕴处界有实有想,比如想象意识是如来藏,或者认为色声香味触是如来藏,或者认为蕴处界之外类似上帝一般的有个如来藏创造世间,所以“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里的我就是实体的实性的,而中观不可执实也不可执虚,要在离言自证。

在实证的立场来讲,如来藏也好,阿赖耶识也罢,这些都是假名(假名不是说这个东西没有,比如“火”是假名,难道世界上没有火?真的有啊,只是事物和名义是两回事情),大慈大悲的佛陀为了众生能够悟入实际所以方便建立种种名言,再者空也是假名,空是为了说明因缘生,倘若离开因缘生的事物又如何有个空可说可讲?无生也是假名,因为凡夫外道们在一切事物上执真实,也就是有法执于是产生了生灭,来去等遍计所执,为了说明遍计所执是无,所以假立无生,并不是有无生这么个东西,学中观这一点一定要明白,种种语言都是方便建立,方便建立不是说背后的事物是无,背后的事物的本来离名言的,本来不可执的,譬如幻化,说是有又是幻,说是空却有凡夫众生种种所见,所以非空非有。

所以讲因缘所生法就是明毕竟空,能观所观皆因缘生故,讲万法唯识也就是讲毕竟空,能观所观皆是识故,识显即如幻故,如梦故!

第八十讲 观性门-内离过-免过

谛,在佛教是说的真实的道理,讲四圣谛如说苦集灭道,是苦就是苦不是乐,行苦,坏苦,苦苦真实如此,讲“集”所谓三世因果真实如此,讲灭,任何人只要依照佛说的而行都可以证灭,所以是真实的道理,讲“道”,任何人要证灭,都需要修三十七菩提道品等,没有不修道品可以成阿罗汉的(大乘佛法也是一样的,不过大乘佛法的立足点是真如心的基础上修道品),所以“道”也是真实如此故名谛。但一般讲是灭苦,不说灭“集”,因为凡夫俗子不见过去世故,过去世已无故,但苦现证故(失业,房贷,疫情这些是苦,凡夫俗子不能说是乐吧?),另修灭苦之道灭无明灭贪爱就灭苦证灭就断集故。

二谛

佛说法讲二谛,所谓二谛,就是一世俗谛,二第一义谛,也有些地方说俗谛,真谛,也有经论说世俗谛,胜义谛。所谓世俗谛就是一般讲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八苦,三苦,贪嗔痴,因缘果报等等。所谓第一义谛就是真谛,所谓真谛就是讲真如,讲如来藏,讲离二我证二无我所显真如性。

第一义谛来讲,中观一般是说的真如,唯识一般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因为在中观来说一切法离二我所显示的就是真如,在唯识来讲一切法或者本身就是识,或者是识助伴,或者是识所变,或者是识分位,或者是识所显,根本识就是如来藏或者称为阿赖耶识或者称为藏识,真如是识所显性,当然证真如就是证如来藏,所以这两者并不矛盾(唯识是用阿赖耶识摄一切法,一切法汇归阿赖耶识,中观是就一切法毕竟空来显示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所谓世俗谛就是依真如而建立种种万法,比如建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所谓真谛就是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显的真实道理,这两者不矛盾,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这两者是不是一回事情呢?当然不是一回事情!是一回事情我们还讲这么多干嘛呢?我们不就在揭示真谛吗?是一样的还需要揭示吗?

无关实际

为什么不是一回事情?为什么桌子板凳美女帅哥地球乃至色声香味触法就不是呢?因为你没有离遍计所执嘛!如楞严经说“汝才举心,尘劳先起”。如圆觉经说“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亦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所以有些师兄整天如来藏如来藏的,你没有经过中观的学习,或者没有经过禅宗的参究,你讲真如也好,如来藏也罢,跟实际都没有关系的,不能证明你开悟了,你还是凡夫,所以我一直强调不止要学习唯识还要多看中观的书籍,当然参禅也可以,其实参究的过程就是降伏遍计所执性。总而言之也就是讲,一切诸法显,般若则隐,一切诸法灭,般若方能显。

执五蕴真实

所以为什么玄奘大师把五蕴要翻译成为五阴?阴是遮盖的意思,没有离遍计所执就会执五蕴,执五蕴真实你所谓的任何名言就都是执五蕴真实,不管你这个名言称为如来藏还是称为别的什么,都是没有离虚妄分别的,非关实义的。

二谛非一非异

那么龙树菩萨这一段话就很清楚了,首先二谛是真的有,所谓世俗谛和第一义谛,这两者是非一非异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佛陀依真谛建立世俗谛,由世俗谛明真谛,但世俗谛跟真谛又不是一回事情,如果是一回事情大家不用离二我,人人都是圣贤了,我们都在世俗,既然世俗谛和真谛是一回事情,还修道干嘛?从这个道理来讲不能是一回事情的。

反驳龙树菩萨这些人就没有搞清楚这个道理,他们误会世俗谛为真谛,所以他们听见龙树菩萨讲一切诸法无性毕竟空就误会了,于是用世俗谛的道理来反驳龙树菩萨讲的真谛,那么他们很显然既不是真的懂世俗谛,更不是懂真谛了。

离遍计所执

话说这样的人在末法时代很多的,之前我在知乎上遇到一个出家师,哎呀,那个脾气大得吓人,早前也是学正觉的,后来慢心太重就退出了,他可能认为他真的开悟了,居然胆大包天在知乎上写了很多文章痛斥龙树菩萨,他就是把真谛和世俗谛混为一谈,而之所以他会混为一谈,他认为龙树菩萨讲的是断灭空,可实际上文殊菩萨也讲过毕竟空啊,他为什么不批判文殊菩萨呢?根本原因他没有离遍计所执,大妄语认为自己开悟了。

就前几天本群一位师兄加了个微信群,其中有个人叫做“觉X”还说自己是世尊的使者!他写了一首偈,说什么“有真有假”之类的,这种说法是错的,世尊在楞伽经就讲过第八识和前面七识如波涛于水,波涛和水能说一真一假?还世尊的使者?哎呀,都是大妄语,大妄语是重罪,比杀人放火严重得多!学佛人宁愿杀盗淫,不要大妄语,地狱罪故,难忏悔故。

又我们群的一位师姐,背地里也认为自己开悟了,我跟她见面谈了个把小时,她所谓悟就是讲一切就是,所谓桌子板凳手机等等,这是落到色声香味触法上去了,还有一位说极微真实有的,这是落到思量假建立上去了,又有说虚空就是的,这是虚空外道……这些人统统都是没有离遍计所执。

因此末学才讲十二门论,真不是为了显摆自己,按照我个人的意思,我早就不想讲了,现在书也出不了,我又是化名,没人给我拿一分钱,我就是想到太多人错误了,所以才一忍再忍讲到今天的。

以世谛明真谛

那么真谛和世俗谛是两回事情?当然也不是两回事情,如果是两回事情就是不相关的事情,那么诸佛如何从真谛建立世俗谛呢?诸佛说一切宛然似幻而有之因缘法,即是以世谛明真谛。也就是讲一切法宛然是有,有而如幻,如我们前面讲,毕竟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毕竟空,毕竟空就宛然有,宛然有就毕竟空,所以龙树菩萨这样讲毕竟空是明真谛,同时也是明世俗谛,所谓性相双彰,有无俱遣,要在使得听闻者能够离有无,生灭,垢净等朋党二见,这些人诽谤龙树菩萨是断灭空(当然包括藏密伪佛教应成派那些人,那些人实际都不承认有二谛的),简直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