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十二门论讲记

第八十一讲 观性门-内离过-推过-约自性破

世谛与第一义谛,自利与他利

原文--若人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汝今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诸佛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

所以我们一直在讲破遍计所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倘若遍计所执不破,纵使闻无上妙法,也还是生死法,而且还会诽谤第一义谛,不但会诽谤第一义谛还会诽谤世俗谛。

龙树菩萨接着讲如果不知二谛,那么首先不能自利,不知二谛还有个什么真如第一义谛可说可证?没有第一义谛也就没有出世间法,没有出世间法,自己如何出世间呢?自己尚且在轮回生死中,又如何向别人宣说正法?既不能自利也不能利他,当然就是无法共利。

当然凡夫俗子会讲,这个第一义谛的实证这么重要?比赚他几千万还要重要?当然啊,你再有钱这口气上不来不就没有意义了吗?可人人都得死,未见有人不死。但你要是明二谛能够证第一义谛也就是证真如,现在就可以生起法乐,还能在证真如的基础上明世俗谛,那么就可以出世间,最起码将来不会落入三恶道,乃至能得解脱,能成佛,而不会像凡夫一样的没有意义的在六道中轮转,穷未来际,你说有没有意义?

龙树菩萨反过来讲,你们说我讲一切诸法无性毕竟空坏了四圣谛,你们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世俗谛上来讲有苦,有灭苦,有灭苦之道,有涅槃,但在第一义谛上来讲这些也是毕竟空的,所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世俗谛不能完全等于就是第一义谛,所以你们拿世俗谛来反驳我讲第一义谛是完全错误的,但世俗谛和第一义谛也不是两回事情,一切诸法如幻因缘生故所以毕竟空,毕竟空所以一切诸法如幻,因缘所生法就是无自性,所以我讲从第一义谛来说毕竟空有何过失?过失在你们根本不明二谛。

推过-约自性破-牒计

原文-- 若诸法不从众缘生,则应各有定性。

这里开始龙树菩萨就正答,首先上来就讲,如果一切存在不是从众缘生的,比如我们前面讲的张三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他妈妈爸爸生的,那么可以讲张三是真实有的,因为他本来就有的,不需要其他条件和合产生他,如果张三是其他条件和合而有,比如他的爸爸妈妈,他的阿赖耶识入胎等,那么就譬如稻草人一样的,就没有稻草人,所谓稻草人其实就是一堆稻草,如我们这样的,我们是众缘和合而有,我们就不是本来有,不是本来有是因缘和合而有,就没有真实性。就是幻有,恍惚是有,结果是无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比如把妈妈这个条件(此)拿掉,那么就不会有彼(我们),所以我们就是条件有,是假有,不是本来有,所谓我们都没有真实性的。

推破-推无出世法过

原文---五阴不应有生灭相,五阴不生不灭,即无无常;若无无常,则无苦圣谛。若无苦圣谛,则无因缘生法集圣谛。诸法若有定性,则无苦灭圣谛,何以故?性无变异故。

龙树菩萨这里接着讲正确的四圣谛,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所谓蕴就是聚合的意思,也就是说分析一个人不外乎就是色受想行识五个部分组成的,色蕴比如讲身体是四大所成,地水火风,骨骼等属于地大,尿液浓痰血液属于水大,呼吸等属于风大,体温等属于火大,也就是说这个五蕴中任一的比如色蕴也是因缘和合而有,是因缘和合而有就是多种条件聚合而有,譬如稻草人一般的,因此称为“蕴”,分析一个人除去色蕴还有感受,比如我们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不论此三受中的任何一受,都是我们的身根五根和尘相触而有的,比如身体被开水烫生起痛楚就是苦受,此受是根和尘和合而生识而有的,受是识的心所有法,当然是因缘和合故是聚合假法,当然称为蕴,所谓受蕴。

那么一个人有身体有感受,也就是有色蕴和受蕴,还有什么呢?还有思想,所谓想心所就是名言分齐,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东西,由眼根和合这个色尘然后有眼识产生,眼识见到这个东西,想心所就运作起来,哦,是一条狗(能区别猫狗人等建立分判故名名言分齐,心王是了别的总相,心所是别相)!再比如我们的思想等也属于是想心所的作用,想当然也是蕴,属于根尘相触而生识,根,色尘,识三者和合才有想心所所谓想蕴,那么想蕴必然是因缘和合的是聚合假法。

那么一个人除去有色蕴所谓身体的,有感受,有想蕴所谓名言分齐,还有什么呢?还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造作,倘若不能造作就不是活人是尸体,造作就是行蕴,比如我们能跑能跳,能读书,能写字,在这个狭义的行蕴来讲就是造作,造作当然是多种条件和合,比如身体色蕴的,想蕴的,受蕴的,识蕴的等等配合产生的,没有身体你跳什么呢?没有思想你如何跳如何跑?所以狭义上的行蕴也是多种条件和合是聚合假法。

那么一个人除去有身体色蕴,有感受受蕴,有名言分齐的想蕴,有主观能动性的行蕴,还有什么呢?还有识蕴,所谓能见,能听,能闻,能品尝,能接触,能思想的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就是平常人说的主观的认识,平常说的认识的主体(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属于是认识的客体),当然人不止这六个识,在解脱道不了义法就是说这六个识(这个六识可以现观无常,苦,空,无我故,不是第七识,第八识那样隐微难知),这六个识是如何产生的?当然也是因缘和合而有的,所谓根尘相触而生识,比如你能见,当然是你的眼根接触色尘(那只狗)然后才有你主观的能见,这当然是因缘和合的是聚合产生的是假法。

这个识蕴属于了别的总相,而想蕴等属于了别的别相,也就是这六个识属于建模师,想蕴等心所属于建模师的徒弟,给这个模型添油彩的。

这样分析下来,你所谓的“我”不外就是色蕴的,受蕴的,想蕴的,行蕴的,识蕴的,别的没有了(当然学正法的会说还有意根,阿赖耶识,但讲万法唯识就不是讲三界唯心,讲三界唯心是就依正的总相摄一切法归如来藏归阿赖耶识,讲万法唯识就是体用的别相来讲,那么这里的阿赖耶识也属于是我们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条件),而色受想行识全都是聚合假法,那么你是真实的吗?你我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组成我们的都不真实,我们怎么可能真实呢?

第八十二讲 观性门-内离过-推过-约自性破-推无出世法过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大家就是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的和合,色受想行识如我前面解释就是空,因为色受想行识每一个也是因缘和合,因缘和合就是空,那么我们既然是色受想行识和合,我们当然也是空,我们既然是空那么就是假有,假有是不是有?

假有当然不是有!譬如傍晚的时候看见墙边一条蛇,走进一看哪儿有蛇,就是一根绳子,没有蛇,蛇是空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个绳子,那么有些没有智慧的就说还有个“没有蛇”存在,合乎不合乎道理?当然不合乎!没有就没有,何来的“没有”存在?没有就不存在,更没有一个“不存在”存在。

我就是这样,“我”是没有的是假有的是空,也没有一个“假有”存在,有的不过是五蕴,但五蕴本身也是空也是没有的,也没有一个“五蕴空”存在,一切法毕竟空。

一切法毕竟空就远离空有,譬如虚空一般的,能够说虚空是空是有?如果说是有,为什么说是虚空呢?如果说是无,无是对有讲,虚空本来就无,你又如何可以讲“无”存在? 五蕴诸法也是如此的,因缘生就毕竟空,毕竟空就因缘生,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所以这里龙树菩萨讲五蕴(原文是五阴,阴是遮盖的意思,我前面已经讲了)没有生灭相,空有什么生灭相?譬如虚空你说有什么生灭相,没有生灭相,那么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是有个不生不灭,是毕竟空所以不生不灭,既然如此,那么就无无常,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才可以说是如何如何,是无常,是常,是有,是无,当这个东西是毕竟空的,那么还有什么无常可讲?也就无无常。

为什么我们会苦?因为我们是因缘和合,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所以是变动的,正因为是变动的所以讲无常,无常就有行苦,有行苦所以有坏苦有苦苦,倘若无无常,那么就无苦圣谛,没有苦圣谛,那么就没有苦从何而来的集圣谛,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讲毕竟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毕竟空,所谓因缘生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也就是因缘生所以诸法没有定性,倘若有定性那就不需要因缘生,如果有定性也就不是毕竟空那么就没有苦圣谛,为什么呢?因为既然有定性那么就不变动,不变动当然没有苦,譬如人不是爹妈和合而有的,是本来就有的,那么就不变动譬如虚空,当然就没有生苦,老苦,死苦。正因为是因缘和合的,是毕竟空的,所以是变动的,是变动的所以才有苦,有苦当然要灭苦。

要灭苦就要讨论苦从何而来,所以要讲集圣谛,断苦断集要讲方法所以有道圣谛,断苦断集之后就证灭,所以有灭圣谛,这样四圣谛方能成立。

也就是讲倘若一切诸法不是毕竟空的,那么就是有定性的,非是因缘和合而有的,那么非是因缘和合的是有定性的,有定性就改变不了,你修道有什么意义呢?有定性的东西譬如煤炭,你再怎么样洗,它也是黑的啊,你永远也洗不白的啊,正因为一切存在毕竟空,所以一切存在是因缘和合,是因缘和合所以空无自性,无定性,那么才可以讲离苦断集修道证灭,是不是这个道理呢?那么龙树菩萨讲一切法毕竟空,方能成立四圣谛。

推破-推无出世法过

原文--性无变异故。若无苦灭圣谛,则无至苦灭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则无四圣谛。若无四圣谛,则无得四圣谛;若无得四圣谛,则无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事无故则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向者。若无得向者,则无佛;破因缘法故,则无法;以无法故,则无僧;若无佛、法、僧,则无三宝。若无三宝,则坏世俗法,此则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了知世间法皆是苦,称为苦圣谛,了知能生苦法之因缘,称为集圣谛;以智择灭苦集,称为灭圣谛;了知转染成净之理,称为道圣谛。倘若不信受一切存在毕竟空无自性,那么一切存在就不需要因缘和合而有,就有自性有定性,又如何证四圣谛呢?四圣谛也就不存在了,四圣谛不存在又如何讲有须陀洹果?斯那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里说的“向”是说的四双八辈,比如未证初果即将证初果成须陀洹故名初果向,以此类推)?

正因为一切存在毕竟空,无自性无定性,远离空有,所以才是因缘和合,因缘和合当然就“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那么就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因为这个过程也是因缘和合,所以龙树菩萨说,我讲诸法缘生无性毕竟空,你们不接受,那么是你们在讲无四圣谛,而不是我在讲无四圣谛,我恰恰是讲四圣谛的,你们的邪见才会导致无出世间法,世间法也无法成立,是你们不讲四圣谛的,你们才有诽谤出世间法的罪过。

第八十三讲 观性门-内离过-推过-约自性破-推无世间法过

大家看我讲的十二门论也就明白那些表面看起来会寻章摘句,搞一些文绉绉的词汇的人是什么人了,都是胜义谛世俗谛搞不清楚的,比如历来藏传伪佛教应成派伪中观否定唯识,一些学唯识的比如杭州佛学院的刚晓法师,知道这个应成派的不对,因为解深密经说唯识最了义(而伪佛教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清代以前根本不承认他们是佛教所以称他们为喇嘛教,后来所谓搞研究的任继愈这伙人才称他们为“藏传佛教”,搞得是非不明,喇嘛教的“至尊”宗喀巴说中观最了义,这一点刚晓不同意),但他也不清楚哪儿不对,不对就不对在不论是藏密应成派还是别的什么人,他们没有搞清楚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区别(他们否定了第八识阿赖耶识,他们所谓的真如就完全言无实际了,比如索达吉这样的人完全是瞎扯),所以他们看见经典讲空就责怪人家讲八识,讲五法三自性,讲蕴处界是着有,还认为自己多么的了不起(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不证本心又害怕别人说他没有开悟,所以故意胡搅蛮缠,一切都是空了,还需要讲什么?他不又赢了吗?)。

胜义谛和世俗谛是平等平等的,有第一义谛也就是胜义谛所以才有世俗谛,有世俗谛所以第一义谛才能显示,用胜义谛讲毕竟空去破所谓的世俗谛,或者用世俗谛来破胜义谛,就证明这个人根本不懂二谛,不懂二谛是互相成立的,是非一非异的关系,他就是瞎胡闹,他根本不懂佛法的(而那些大妄语的不论是藏密的还是汉地佛教界的某些法师就是这样,看见人家持戒吃素,就说,哎呀,一切皆空啊,你干这些没有意义,你看我心里都是空的,根本不执着,这些人都是地狱种,根本不懂二谛,龙树菩萨早在两千年前就破斥他们了)。

推破-推无世间法过

原文-- 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无生、无灭、无罪福,无罪福果报世间常是一相,是故知诸法无性。

这里龙树菩萨接着讲,如果一切存在有定性,那么就好比煤炭一样的,本来就是黑色的,你不论是弄在你家洗脚盆里面去洗,还是跑到大海边去洗,不论你怎么洗,它都是黑的,你是永远也洗不白的!唯有这个东西本来没有颜色的,譬如白纸,你才能够把它涂抹成为绿色,黑色,蓝色嘛,对不对?

一切诸法倘若是有实性的,有自体的就不应该是因缘生的,因为因缘生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有故彼有就是变化的,比如我们吃饭才能长养,不吃饭就饿死,吃饭是因缘法是不断变动的,不然我们吃一餐饱一辈子,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们都是没有实体的,没有自性的,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的相是变异相,生老病死的,我们是变异相所以我们是无自性的,是毕竟空的,不论多么美的美女,多么帅的帅哥,多么伟大的伟人都是变异相都无自性是毕竟空的,懂了吗?

正因为是毕竟空,所以才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所以才是因缘生的,是因缘生的就是变异相,就其性本空,正因为其性本空,所以不决定的,在座诸位才可以学佛,上辈子没有做什么好事,这辈子得一个穷困的果报,这一世努力行善,下一世就成为天人,因为其性本空,所以这个事情才成立,要如果是有实性的,就譬如煤炭,就洗不白就不变的,既然有实性,不是毕竟空,你这辈子行善不行善,下辈子不一样穷吗?普天之下,谁能把煤炭洗白呢?正因为是因缘所生是毕竟空,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日人间的鳏寡孤独,明日也可能是高高在上的伟人,天主。

那么同样的道理不论是多么富裕多么有权势的人倘若作恶,也会成为最低贱的地狱众生,乃至无量劫受尽地狱的异熟果,还有人间的等流果,比如生来成为最下贱最低贱的人,穷困潦倒够可怜的还被人家弄去卖器官之类的,还要受很久很久,这都是因为诸法无自性毕竟空所以因果报应决定成立的,不因为换个皮囊就不成立了。

所以末法时代很多的人打着中观的旗号,诽谤因果报应,诽谤八识正义,中观不是这样的啊,说实话这种罪过比杀人放火严重多了,诽谤正法,把佛法搞得支离破碎将来下地狱是肯定的,如果上辈子的善业不够强大,过不了几年癌症,或者飞来横祸了。

正因为诸法毕竟空,所以因果报应颠扑不破,那么在出世间法来讲,没有定性,所以大家才可以修道断苦断集证灭,倘若有定性不是毕竟空,你现在是不是阿罗汉,不是啊,对不对?你是不是登地菩萨?也不是啊,你我目前就是个凡夫,充其量是信仰佛法的凡夫,既然有定性,就不可变,你努力不努力有啥用呢?是有的都是定性的啊,正因为不是定性的,我们是无自性的是毕竟空的,正因为毕竟空所以我们因缘生,所以我们才能够转变,我们才能够修道断苦断集证灭,我们将来才能够成为阿罗汉,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乃至具足法界海慧,变大地为黄金,搅长河为乳糜,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龙树菩萨总结说“是故知诸法无性”。

所以会得了般若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入门了,文殊菩萨代表般若,所以文殊菩萨为七佛师,也是一切佛的老师,诸佛皆依般若为师故。

约他性破-从对待上破

原文-- 若谓诸法无自性、从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自性,云何从他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

那么有些世智辩聪的听龙树菩萨这样讲之后就起不如理作意,他们就说,你这么讲,我觉得也有道理,那么一切诸法是毕竟空是无自性,这个法没有自性,那么这个世间又不是只有这么一法,比如说有桌子,但也有板凳啊,桌子名自,板凳为他,桌子没有自性,板凳总是有自性的嘛,桌子的自性就应该是由板凳来显示。

龙树反驳说,讲诸法无自性,如果后来从他性有自性,比如桌子没自性,从板凳有自性,这样讲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对自来说他,当你讲桌子无自性,板凳有自性的时候,那么你也是站在桌子(自)这个前提下来讲板凳(他)的,对桌子这个自有板凳这个他,但我讲的无自,无自性!自不能成立,自不能成立,如何有他呢?自不能成立他也就不能成立,没有桌子怎么会有相对于桌子的板凳(他)呢?所以自他都是不能成立的,你们讲从他性有自性当然是完全错误的。

第八十四讲 观性门-内离过-推过-约他性破

约他性破-他亦自破

原文-- 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

我们上面都讲了,“他”是对“自”来讲的,倘若“自”是无是毕竟空的,那么“自”不能成立,如何有“他”可讲?譬如男人和女人,女人是相对于男人来讲的,倘若没有男人也就没有女人可说了,所以极乐世界都是中性身,站在我们的角度称为中性身,在他们的角度无男无女,也没有一个无男无女的所谓中性身可说可讲,因为他们觉得人就是这样的啊,还有个什么中性不中性可说?

这里龙树菩萨接着说,所谓他性就是自性,为什么呢?比如猫相对于狗称为他,狗称自己为狗,有猫这个他存在,所以狗可以相对于(猫)这个他称为自,倘若猫不存在,那么狗这个自又如何建立呢?那么狗就不能称为自了,所以他性本质就是自性,离他性无所谓自性。

再比如你称自己为“自”,你这个“自”是依什么来建立的?其实不是因为你存在所以建立“自”,因为你的存在也是需要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他”,这里的“他”就是其他人或者其他众生的,所以当你说“自”的时候,就是以“他”为参照的,另外“他”在他而言也是“自”,当他是自的时候是以你为他为参照的,自无自性,所相待成立的他也就无自性了,这里讲一切诸法无自性,那么自性他性就都是无了,因为他以你(自)为参照物,然而站在他的角度,他也是“自”的,所以自他都是毕竟空的,无自亦无他的。

约自性他性有无不成破

原文-- 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离自性、他性何处更有法?若有不成,无亦不成。

世间一切言语都是有界限的,都是对待成立的,有界限有对待才有言语,比如说猫狗,男人,女人,桌子板凳手机,人类建立这个名词就是区别于其他的,比如桌子,是桌子就区别于板凳,男人女人等一切非桌子的事物,也就是讲所谓自他就包罗一切了,不是自就是他。那么我们讲有以外就无,有存在不外乎是自他存在,既然自他都不存在,都是毕竟空的,那么也就是讲“有”是毕竟空无自性的,既然有也就是一切都是毕竟空无自性的,那么“无”是相对于有来讲的,有是毕竟空无自性,那么有不成立,无也就不成立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有之外的所谓无啊(有无是相对待成立的)!所以无也就不成立了,“有”为自,那么“无”就是他,有不成立,无当然也就不成立了。

所以从这一段也可以看出,那些诽谤中观,诽谤唯识的讲什么一切皆空是完全错误的说法,因为有不成立了,无是相对于有来讲,那么无也就不成立了,有无就俱空了,其实空也不成立,因为空也是相对于有来讲,之所以讲毕竟空,不过是假施设而已,不可名而强名为空罢了。也就是讲因缘所生法本来就是离空有的。

讲自,他二性就摄一切性,除自之外的宇宙中的一切都称为“他”,比如你以自己的五蕴为自,那么除开你五蕴的一切,包括猫狗张三李四电脑手机桌子板凳地球太阳银河系,凡不是你五蕴身的都称为他,当你的所谓“自”是因缘和合是毕竟空的时候,相对于你这个“自”的所谓他就全部是因缘和合毕竟空了,然后也没有一个“空”,因为“空”是相对于有来讲,既然有的一切都是毕竟空,那么“空”这个相对于有的说法也好,存在也好也是毕竟空的,也是无法建立的,也就是没有个“空”或者说没有个“无”。

第八十五讲 观性门-结齐

一般人的理解会有这个问题,会认为我(自)是毕竟空,也许别的(他)什么就不是毕竟空比如上帝什么的,比如世界什么的(唯物论认为我是会死的,世界是存在的),但这里是就性来讲,就是真实性来讲,也就是说所谓“我”不论你以什么来讲“我”,比如你把身体当“我”,把思想当“我”,不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是因缘和合,那么这个“我”肯定也是因缘和合,是毕竟空,你以我为自,自就是毕竟空,而相对于自的他,不论你是说你的妻儿还是世界,还是所谓的国家也必定是因缘和合毕竟空的,无自就无他,自他是相待成立的,自是因缘和合无真实性,那么相对待成立的他也是无真实性也是毕竟空,自他就都无性了,无真实性了。

譬如牛的两只角一般的,左角右角是相对待成立的,无左边就无右边可讲,无右边就无左边可讲,左边是牛角,那么右边肯定也是牛角,而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

结破

原文-- 是故今推求无自性、无他性、无有、无无故,一切有为法空。

根据以上龙树菩萨的辩证,我们就要清楚,世间一切存在,不论从任何角度来讲都是无真实性的,不论你这个角度是从“自”来讲,还是依你这个角度从“他”来讲,角度转换并不妨碍一切存在本质是没有真实性的,而且自他只要证明一方是毕竟空无真实(自),那么相对待的一方(他)也决定是毕竟空无真实性的,他也可以是自故,自他相待成立故,凡是自都毕竟空无真实性,那么他也毕竟空无真实性。

有无也是这个情况,所谓自他就包含了一切有了,当你说“自”的时候,凡不是“自”的都是他,哪怕就是世界国家宇宙都属于是他,所以自他二字就包含一切有了,自他是毕竟空无自性,那么就是一切存在(有)的就是毕竟空无自性,那么无是相对于有来讲的,有是无自性毕竟空,当然也就无无了,无“空”了,所谓空无也就不存在了。譬如张三没有钱,没有钱就是没有钱了,并没有一个“没有钱”存在,有没有了,也没有一个无存在。

结齐

原文--- 一切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以有为法空,结明无为法空;以法空结明生空。

对有为我们来讲无为,比如虚空,虚空是依存在的色心二法我们讲这个地方没有物质的称为虚空,所谓虚空不是实法,实际它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是由色心二法所显示的,那么无为法就是这样,不论是虚空无为,真如无为等都属于有为法所显示的(六无为法只有真如无为是真的,其他的要么是随世俗,要么是随择灭建立的),有为法无真实性毕竟空,那么无为法当然也是无真实性毕竟空,有为无为是大前提,所谓的我是包括在有为法中的,有为法空,无为法当然也空,这两者是相待成立的,既然有为法无为法都无真实性所谓无性,无本来性,无自然性,无实在性,那么包括在有为法中的我(不论你所谓的我界定为你的身体,还是你的意识)当然也无真实性是毕竟空,从法空就明生空。

有些正法初机学人会认为离有为法之外有个无为法,这是不对的,无为法就是有为法所显示的真实性,并不是离有为法之外有个什么无为法,更不是离有为法之外有个什么如来藏,所谓真如如来藏就是在有为法存在的当下所显示的。那么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显示,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他,找到了你就会发现中观就是讲的他,他当然也是毕竟空。恰恰是因为他毕竟空,所以我们讲万事万物都是毕竟空。

观因果

观因果门第九

这里我们开始讲第九门,所谓的“观因果门第九”,为什么要讲这一门呢?道理有六,其一就是讲无相品中前面四门,主要是观相有没有,比如讲如果有相那么是生住灭就有无穷过,乃至讲能相所相是空等,无相品中的第五门,也就是观有相无相门,其中讲万物已经有相,譬如马就是竖耳、垂鬃,四脚同蹄这样的相,离这个相就没有别的相可说为马,那么又何来的生住灭相?世间万物有一相无二相故,这是在讲性之相无,所谓生住灭为性,见相并没有人见生住灭之性,这第九门也是讲相,但这第九门是从因果相来明一切法毕竟空。

其二凡外等听见龙树菩萨上一门讲因果,依四圣谛得四沙门果,龙树菩萨讲修行上也是毕竟空的,不是毕竟空就无法修行,凡外依这一门从因果上反驳龙树菩萨,所以需要再开这一门进行辩证。

第八十六讲 观因果门-释观因果

其三:凡夫外道以及小乘的部派论师对于上一门龙树菩萨讲一切存在都无真实性,也就是无性是不认同的,他们就用因果的道理来破斥龙树菩萨讲的一切存在都是无性,也就是讲他们认为既然因果真实存在,那么凡是存在的必然是因果的,既然是因果的,因果真实存在,那么一切存在当然是有自性,所以需要开这一门继续破斥凡外,故名观因果门。

其四:在前面讲过观缘门,主要是讲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的,破因中有果无果之后破缘中有果无果的邪见,在这一门第九门来讲和那一门是一样的,但这一门和观缘门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一门重点强调非离一一缘以及一一缘和合之外还有因果可讲。

其五:这一门是为了阐述上一门观性门没有讲得更详细的地方,上一门也讲过因果这个问题,比如凡外说一切都是无自性的,那么就没有四圣谛,龙树菩萨反驳说正因为一切无自性才有四圣谛,我们也详细的解释了,但凡夫小乘以及外道等对于这个问题肯定还是有疑问的,所以这一门需要继续就因果的问题进行阐述。

其六:前面八门全部都是就这个存在的法来讲,比如就这个桌子也就是果法来讲,是从因中来?是从缘中来?是有相?是亦有相亦无相?是真实存在(有自性)?是不真实存在?这个桌子,这个人是有自性无自性?总而言之,都是就当前这个果法来讲的,这一门阐述这个果法是当体即空的,所以要开此门。

唱起

原文--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自无性,亦不从余处来。如说:

和前面一样的,都是第一段标明宗本,所谓宗本就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空,当然没有自性,所谓自性就是一般人讲真实有,所谓这儿有桌子,这儿有板凳,这儿有帅哥,这儿有美女,当凡外这么说的时候,他们是认为桌子,板凳,帅哥,美女是真实存在,真实存在就称为有自性,这个东西的自性就是桌子,这个东西的自性就是美女,这个东西的自性就是帅哥,凡夫外道以名言来显示这个东西的自性,也就是他们认为这个东西真实存在,并且有自性可以区别于其他,所以才能建立名言,名言就显示有自性是真实存在的。

但我们讲到现在,大家明白了吧?佛教不这么讲的,佛教是讲一切都无自性,为什么没有自性?不真实存在呢?因为是从众缘所生,离众缘之外无所谓这个东西,比如这位美女本质就是四大和合等,离四大地水火风等之外,更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所以这位美女就是众缘,当然离和合(和合是假名说,其实不论是美女还是俊男,身中四大并没有和合,血液还是血液,骨骼还是骨骼)而成她的缘之外“亦不从余处来”。

偈释-偈本

原文-- 果于众缘中,毕竟不可得,亦不余处来,云何而有果?

这里讲众缘中,缘就是条件的意思,比如这儿有个人,这个人就是众缘和合的,从时间上是先世造业,阿赖耶识配合爹妈的缘才存在的,所谓十二因缘而有的。

从现在此时此刻也就是空间上,这么大个人站这里他肯定要占用空间,倘若不占用空间,你又是怎么看得到他的呢?从空间上来讲他肯定是四大和合,所谓地水火风和合而有的,如果加上精神的条件,不外乎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和合,离这色受想行识之外并没有这么个人存在的,存在的在时间上来讲是父母,业种,无明,六入等缘,在空间上就是色受想行识,离这些条件并没有这么个人存在的,也就是说存在的只有条件(缘)存在,离这些缘之外并没有这个果也就是这个人。

这个果这个人在色受想行识中每一法都分析不出来的,在爹妈,在先世造作,在六入在时间上也是分析不出来这个人的,既然一一缘中没有这个人(果法),如我们前面讲因中无果乃至缘中无果,没有这个果,那么就证明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毕竟不可得的,所谓存在的就是众缘,众缘存在就证明无这个人存在。

惟能生果者谓之因;惟本身之所从来者谓之因;且惟自能生其所生之自果,也就是讲能够真正的产生果的我们称为因,比如母鸡才能下鸡蛋,母鸡可以说是鸡蛋的因,鸡蛋从母鸡来,不从别的地方来,不从鸭子来,不从蚂蚁来,不从人来,只从母鸡来,所以母鸡才是鸡蛋的因,母鸡只能下鸡蛋,母鸡不能下鸭蛋更不能下鹅蛋,鸡蛋就是母鸡的自果,这样才能说母鸡是因,鸡蛋是果(在世俗来讲是这样,在实际来说母鸡和鸡蛋,母鸡也是缘不是因,因为母鸡也是毕竟空的,是因中无果的,如之前阐述的)。

第八十七讲 观因果门-偈释-结齐

我们在万事万物上来观察,促成万事万物成立的缘中本来是没有这个事物的,比如这张桌子,木头生的桌子?谁家的桌子是树木上长出来的呢?你去树上搬下来的桌子?钉子生的桌子?漆料生的桌子?人工生的桌子?再譬如一个人,从三世因果上是先世业报,无明,入胎识,爹妈等众缘和合,那么先世造作(行)在出生的时候就没有了,譬如没有母鸡,如何有母鸡下鸡蛋?你说无明生的这个人?无明就是无知,无知是一种心理特征如何生具体的人?你说入胎识,入胎识是什么你知道不知道?再说我们现见人是爹妈生的,然而爹和妈相对于这个人来讲是他,这个人(自)都还没有如何有他?孩子还没有如何就成立爹妈?你都没有结婚都没有孩子你就当爹了?你给谁当爹呢?

所以我们讲一切存在并不是母鸡和鸡蛋的关系(母鸡和鸡蛋也是方便譬喻,其实也不是因果的关系,如我们前面讲因中并没有果),那么一一缘一一因都不能生果,那么这个果到底有还是没有呢?离促成这个果所需要的缘之外的东西就更不可能生这个果了,那么这个果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为什么不依此思维一下,我们也是果,我们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上面说的爹妈的譬喻可能钝根人还是不明白,或者世智辩聪的要钻空子,但你想倘若爹妈对孩子不是“他”而是“自”,那么就成了爹妈生自己了,孩子怎么能是爹妈?爹妈怎么能是孩子?孩子为自爹妈必定为他,孩子为他爹妈才能为自,无自就必定无他,有自方能有他,可既然有自为什么要爹妈去生呢?假如无自,自既然不成立,那么他也就是爹妈也就不成立了(没有孩子就没有爹妈可说),那么怎么能说孩子是爹妈生的?是不是这个道理?那么到底有没有因?到底有没有果呢?

偈释-释义

原文-- 众缘若一一中无,若和合中俱无果,如先说。又是果不从余处来,若余处来者则不从因缘生,亦无众缘和合功。若果众缘中无亦不从余处来者,是即为空。

直释偈本之义,是曰释义。

那么就是诸法众缘生,可在组成这一法的每一个缘中却没有这个法,譬如三个穷光蛋都是穷光蛋,那么三个穷光蛋加一起是什么?就是三个穷光蛋啊!不可能就是一个亿万富翁,一切存在都是缘生,一一缘中又没有,加一起也是没有的,那么阁下你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啊?为什么你不想想这个问题呢?又组成你的四大五蕴中没有你,那么四大五蕴加一块儿就有你了?那不一样也没有吗?对不对?那么你是从火星上飞来的?从别处而来的?当然不可能的,组成你的四大五蕴就没有一个是从火星来的,是从别处来的啊,你怎么可能是从别处来的?

再说了倘若你是火星来的,从木卫2来的,你是阿凡达从潘多拉星球来的,从外太空飘来的,那么你就不是这个世界的四大五蕴等和合而有的啊,还有你的爹妈跟你是个啥关系呢?既然是飘来的要他们干什么?众缘和合就不成立了啊,既然众缘和合不成立,那么你是四大五蕴和合就不成立,可你明明身上流动的血液是水大,你的体温是火大,你的呼吸是风大,你的骨骼是地大,你也明明是爹妈为缘而有的啊,倘若别处来就不是因缘和合而有,对不对?你明明是因缘和合而有,怎么可能是别处来?也就是讲倘若法是因缘和合,此法不成立,倘若法是外于组成他的缘而成立更是不成立!

既然果不是从众缘来也不是从别处来,说明什么?说明你我根本无自体的,你是空我也是空。我们都是毕竟空的。

结齐

原文---果空故,一切有为空;一切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存在的就是毕竟空的,毕竟空的才是存在的,观遍计所执性本来就没有,哪儿有生,哪儿有灭?哪儿有空?哪儿有“有”,仅仅只是名言有,了无实际故,观依他起性如水中月,镜中花,如梦幻泡影,如电,如星光,如露,如泡,如空中鸟迹,非空非有,非生非灭,非来非去,非出非入……观圆成实性,从本以来离遍计所执,常如其性!

那么果不成立,你我都不成立,桌子板凳手机电脑都不成立,因为皆是果故,一切有为空,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皆空,怎么可能还有“我”呢?

第八十八讲 观作者门-释作者

明无作品

观作者

观作者门第十

我们现在开始讲十二门论的第十门,所谓第十门是“观作者门”,所谓作者有浅显的认知,有深层次的认知,浅显的认知比如说基督教认为世界是由作者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就是作者,或者有人说农民不是有权有势是因为自己不努力,他好像是说他努力就一定能有权有势,这就是认为自己这个五蕴身这个业报身为作者,挣钱为所作,自己的五蕴身为能作,那么就是五蕴“我”为作者。或者道教讲“道”为作者,乃至拜一些神,认为拜了之后神仙就能满他的愿,那么这里神仙就是作者,这统统是浅显的作者论,有深层次的作者论,比如讲见闻觉知每一个人都有,有见闻觉知所以能造作,见闻觉知有所以我有,这里的“我”为作者,这是执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见分为作者,这就比较深了。

观和门两个字的意涵我们前面已经解释了,这里的作者主要是有三种,你仔细分别一下你自己以及其他人讲作者不外乎就是这三种。

其一:作者是讲的能作果之因缘,比如母鸡下鸡蛋,鸡蛋满足的缘中有母鸡饲料等,主要的条件是母鸡,那么母鸡为作者,或者稻谷种子配合雨水肥料时节结稻谷,稻谷为作者,或者时节为作者,肥料为作者,这主要是从因缘上讲作者。这个我们前面已经破斥过了。

其二:能观一切法空之能观心,这是从法上观作者,比如一些人认为我能想,能思考,能感受,能见闻觉知,所以有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能见闻觉知是因为有心,所以这一种属于在能观心上执作者,也就是执心识的见分为作者)。

其三:讲能作之人,比如我能赚钱,钱是我赚的,这就是执能作之人为作者,或者他们讲手机是科学家发明的,那么科学家为作者,我们的生活不管幸福不幸福都是伟人作的,这就是伟人为作者,还有执上帝为作者,道为作者,梵天为作者的。不论是哪一种不外乎就是这三种中的一种。

那么我们搞清楚了什么称为“作者”,作者是个什么意思弄懂了,那么为什么要讲这一门所谓“观作者门第十”?

第一:是因为无相品前面四门讲所观的对象为空,比如你观这张桌子,这张桌子如果是有相就不应该是生住灭,是生住灭就无相,再比如讲凡是有相的就应该有固定的相,而不应该是变动的相,这都是从观察的对象讲空相,后面两门讲空空,也就是能相所相都是空,所观的是空,能观的肯定也是空,这一门讲能观者也是毕竟空的,也就是讲能观之心(所谓作者,倘若没有能观之心,众生就没有感受思想,如何造作?所以归根结底,众生执作者关键是执能观之心)也空,为什么要讲能观之心也空?纵使所观境为空,可要是能观心不空,那么所观境也空不了,能所是相对成立的,认识和存在是相对应的,有认识必然有认识的对象所谓存在,倘若不讲这一门那么就还有能观的人,那么既然能观的人有,当然所观的对象又成了有,所以必须讲一门。

第二:钝根人不能一观就能顿了诸法之体,相,用,所以讲法上是有一个次第性的,所以在龙树菩萨的十二门论中是先破性,比如破因中有果无果等,然后破相,那么到这里就应该破用,所谓用在凡俗来讲有作者才有用,前面我们也讲过三谛,讲空,无相,无作。

第三:前面三门都是讲的法空,侧重在法空上,这一门侧重在能作之人是毕竟空,所以专明人空上来讲,总而言之破内外之执,前面破外,这里侧重在破内,破造作,谁造作?肯定有作者造作,凡夫的作者主要是说的自己,自己对外来讲当然是内。

第四:前面通讲一切诸行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和合,因缘和合就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当然就无常,无常就是行苦,你乐不乐都是苦的,哪怕伪佛教藏传佛教的男女双修追求性高潮也必定行苦坏苦无法避免,乃至将来还要下地狱一定有苦苦,有苦那么肯定是无我的,因为我是主宰的意思,可生老病死你完全无法主宰,大家都在随业受报。这里讲就更深层次了,所谓即苦而观无苦。

第八十九讲 观作者门-偈释

唱起

原文--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不可得故。如说:

这里进入正文,首先还是如上门一样的,先标明宗旨,所谓宗旨就是一切法空,不过这里的一切法空主要是讲无作者,为什么说无作者?因为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都是不可能的。

偈释-偈颂本

原文--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如是不可得,是则无有苦。

为什么说自作以及他作,共作和无因作都是不可能的呢?首先我们也讲过无数遍了,自是相对于他来讲的,如果自不存在那么他也就不存在,比如要有你才有相对于你的父母(他),假定你为自,你是自己生自己的?显然不是的。那么你不是自己生自己的,就证明还没有自,非是自作,还没有自又如何有他呢?自和他是相对成立的啊,既然没有他,如何说是他作?

自他成立才能够说自和他名共,自和他都不成立如何说有共?那么没有共,如何说共作?但一切存在又不能说没有因,倘若没有因,那么就应该种瓜得豆种豆得瓜,母鸡下鸭蛋,可这种事情,谁见过?古往今来就没有人见过啊(可进化论就说有,他这种邪见是不符合事实的,完全就是臆想,因为在现实中无法证明,虽然有古生物的化石,但只能证明过去有这种古生物,却无法证明这种古生物变成了另外的不同类的生物了,不能证明母鸡下鸭蛋了,其实这些恐龙之类的是放在几百亿年,千亿年的时光中是反复出现的,当外缘改变就又出现了,比如有些动物都灭绝了,后来环境保护得好又出现了,所以有些得神通的常见外道就认为世间是常,因为他观察几千亿年来,这种种动植物都是反复出现的,并没有灭绝了再也没有了,又人类三世因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在六道乱窜,并没有消失了,所以他们说“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坚”,这里的坚就是常住的意思)!所以也非无因作。

原文-- 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如是不可得,是则无有苦。

这里需要重点讲的是非自作,平常人总是认为我挣钱,钱是我挣的,那么就是自作,可这里的自是说的我们每一个众生自称为“自”,众生都是苦性的因为是无常的(无常就必定行苦),无常就是苦,既然如此这个无常是我们自作?你的老病死是你自己作的?种种不可乐境是你自己作的?显然不是,那么是他作?爹妈给我们作的?显然也不是的,自和他(你和你爹妈等)都不作,那么就没有共作可言,可没有共作也不是没有因的,必定是先世业报导致你我目前这样的业报身的。这里的苦是说的三界一切果法,只不过侧重在有情众生。

又假如这个东西是无因能作的话,也就是这个东西是无因作的,那么“无因”既然存在就是法,既然是法那么不是自就是他(自他以外的跟这个东西都没有关系了),不是自就是他可我们已经破了,所以不可能是“无因”作的。

破自作

原文--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体,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识不能自识,指不能自触,是故不得言自作。

这里龙树菩萨更详细的解释为什么不是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的道理,先解释自作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自作那么龙树菩萨说就有三过。

第一:如果是自作,那么就证明自已经存在了,比如你已经存在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再作自己呢(再产生自己)?

第二:如果是自作,那么就证明此时此刻“自”还不存在,所以才需要“作”而存在,可既然“自”不存在,如何自作?

第三:如果讲自作,那么纵使有自体可以作,但既然称为作“自”,那么肯定非自作是他作的,如我们讲刀不能自割,人不能自己把自己抱起来,所以纵使你讲自作,但这里的“自”肯定是他非自(比如孩子都是爹妈生的绝无可能是孩子自己生自己的)。

破他作-夺众缘无他意破

原文--- 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

龙树菩萨破斥了自作之后接着否定他作,第一段就表明正义,所谓他作也是不对的,他如何可以作苦?

第九十讲 观作者门-释偈本

破他作-夺众缘无他意破

原文--- 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问曰:众缘名为他,众缘作苦故名为他作,云何言不从他作?答曰:若众缘名为他者,苦则是众缘作;是苦从众缘生,则是众缘性,若即是众缘性,云何名为他?如泥瓶,泥不名为他;又如金钏,金不名为他;苦亦如是,从众缘生故众缘不得名为他。

我们这个业报身也就是这个五蕴身本质就是个苦器,这个东西一旦存在就是变异性的,也就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注定我们的亲友要和我们别离,就注定我们有种种求不得苦,所愿难以顺遂,乃至有生老病死等等苦。

八苦可以归纳为三苦,比如爱别离苦,怨嗔会苦,求不得苦,病苦就属于是苦苦之一,本来活着就苦还不可避免有这种苦强加给我们故名苦苦,而老苦,死苦就属于是坏苦,有这个五蕴身就有老有死就有这一天,五阴炽盛苦和生苦就属于是行苦,不论你乐也好还是不苦不乐也罢,这个五蕴是不断的变异的所谓无常的当然就是行苦,所以不论是我们还是神仙皇帝但凡在三界中就是个苦器,如果是欲界天会少一些苦,比如没有求不得苦,没有老苦,病苦等,但有爱别离,怨嗔会以及死苦等,如果是色界天没有怨嗔会等苦,但也有爱别离和死苦,如果是无色界天没有身体,也没有爱别离,生老病等,但依然有五阴炽盛苦和死苦。

在人言人,那么我们人人都是个苦器,这个五蕴身也就是这个苦器是从哪儿来的?很显然这个苦器不是自己作的,就从因果轮回来,上一世已经没有了,任何人都是赤条条来的,没有一个婴儿是带着上辈子的一根毛来这个世界的,再说众生虽然无明造业,谁会给自己造苦呢?他们即便是偷盗杀生也是为了自己乐啊,只是他们愚痴不知道这个事情是有惨痛果报的,对不对?很显然这个苦器不是自己作的,我们前面也广辩了,如果是自作就会出现昨天晚上我们讲的三点矛盾之处,说不通的(当然有学佛基本正知见的会说,上一世的自己作的,可既然是上一世的自己那么就证明不存在了,不然这一世的自己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必定是上一世的“自己”没有了,才有这一世的自己啊)。

不是自己作,是他作?龙树菩萨就说他作也不对的。凡愚就反驳龙树菩萨说,诸法众缘生,比如土豆种子种在地里面,雨水肥料时节土豆种子等不是土豆(土豆种子在这里算缘,因也可以包括在缘中,如讲四缘就说因缘),当然可以称为他,凡不是自的都属于他故,既然这样讲,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说果法,也就是这个苦器是他作呢(因为土豆是从肥料土豆种子雨水等诸缘而来)?

再比如我们这个苦器这个五蕴身,从空间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加上受,想,行,识等众缘和合,从三世因果上讲,上辈子无明造业,这辈子阿赖耶识入胎配合父母的缘,产生名色,然后吸收营养有六根有六入产生感受等……总而言之是因缘和合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当然就是从缘而来,缘就是他(比如爹妈是我们能够产生的关键缘,但对自肯定称为他),这样讲为什么不可以说是他作?

龙树菩萨回答说:如果你们要说众缘是他,按照你们的意思既然是众缘和合而有的众生,缘又是他,所以你们认为这个五蕴身,众生这个苦器是他作,因为是众缘而来,逻辑上看起来没有问题,但事实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五蕴身这个苦器既然是众缘生的,那么就是众缘性的,既然是众缘性的,怎么能够说“缘”是他呢?譬如这个泥土做的瓶子,泥土对泥瓶能够说是他吗?如果泥土是他就不应该说这个东西是泥瓶啊,再譬如这个金戒指,金是他吗?金如果是他,就不应该是金戒指啊,人这个苦器也是这样的,既然五蕴和合而有的,所谓的人本质就是五蕴,五蕴对五蕴身也就是人来讲就不能说是他。

苦是以众缘为性的,比如我们这个五蕴身之所以无常就是因为因缘和合,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无常所以才有三苦,倘若不是这样就不是无常,是这样必然就是无常,所以苦以众缘和合为性,众缘和合而有,众缘离散故名灭(有和就必然有离,因为和就是离的关键缘,譬如有生就有死,生就是死的关键条件),如果这个东西本来存在那么显然就不需要众缘和合,既然是众缘和合那么就不是本来存在更不是自然存在,那么就是无常,无常故苦,所以众缘性就是苦性,众缘性既然本来就是苦性就是这个苦器,如何说众缘是他?譬如金戒指本身就是金,那么金相对于金戒指肯定不属于是他,怎么能够说众生各自的苦器所谓身心是他作?

破他作-众缘本空破

原文-- 复次、是众缘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从众缘生果。如中论中说:‘果从众缘生,是缘不自在;若缘不自在,云何缘生果?’

再说众缘也是果法,也是毕竟空的,比如我们是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有,色蕴也是地水火风和合而有,受蕴是根尘相触而生识,心所有法这个受是识的助伴当然是因缘和合而有,想蕴就是想心所也是如此,是根,尘,识等缘和合而有的,也不是本来就有,自然就有,也是因缘和合的,所以组成我们的这些缘本质也是果法,也没有独自存在的体性,自体尚且都没有,这个缘也就是“他”都不真实存在,因缘和合故空,又如何说他作?你说是他作,这个东西必定是真实存在的,有真实不变的体性的,可从组成苦器的这些缘来讲,也没有真实的体性啊,怎么能说是他作?

所以很多愚痴人认为苦是爹妈给的,比如爹妈穷导致他穷,再比如是资本家造成他苦的,比如一些愚痴人又认为自己吃得起饭是伟人创造的,这都是愚痴无智的表现,这样的人没法学佛的,苦不是他作的,这些充其量是你受报的缘,但缘不名为他,因为资本家,伟人,爹妈也是因缘和合毕竟空的!所谓诸法因缘生,你出生在这样的世界这样的社会,这外在的就是缘不名为他,所以外在的器世间佛教说是依报,而把各自的身心称为正报,这两者是互相成立的,离了这些众缘就没有你,你出生在极乐世界器世间等又不一样了,那儿就没有爹妈,也没有资本家,没有伟人,所以这些都是空性,因为他们也是因缘和合而有,你出生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等又是你在那儿的缘了,也不名他,有不同的因就有不同的缘来使得因成为相应的异熟报,因缘不同异熟报就不同,在实相上来讲外在的山河大地等就名为他。

破共作

原文--- 如是,苦不从他作、自作,共作亦不然,有二过故。若说自作苦、他作苦,则有自作、他作过,是故共作苦亦不然。

那么经过我们以上的辩证,很清楚的就了解,自作是不可能的,他作也是不可能的,所谓共作就是讲的自和他加一起就称为共,比如你名叫张斌,他名叫李四,你们两个人都能做饭,你们在一起做饭就称为共同做饭。可现在的事实是,自作是不可能的,他作也是不可能的,譬如张斌不会做饭,李四不会做饭,那么怎么能够说张斌和李四共同做饭?两个人都不会,如何共同作?又譬如说一粒沙子榨不出油,你搞两粒,你搞一堆也绝对榨不出来油的。

很多凡夫法师解释因缘生诸法,不懂什么是共作,起因是因为他们不明自作和他作都是不能的,他们认为诸法众缘生,这个诸法就是从众缘而来的,事实是虽有众缘和合却没有生(因为万事万物无自性,所以没有生)!其实也没有和合,只是不断的变幻不断的组合罢了,而之所以能不断的变幻不断的组合就是因为心力的缘故,所以他们都搞不清楚所谓的和合非真和合亦是假名。

破无因作

原文-- 若苦无因生,亦不然,有无量过故。

很多钝根又慢心深重的,他们不可能懂得中观,因为真正的中观是开悟的菩萨才能懂的,而要开悟起码要降伏自己的慢心首先跟着菩萨学习中观,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要一天到晚就认为自己的师父乃至自己就一定对,对不对,那要依佛教经论来判断的,所谓依法不依人,很多人学中观,最终就成了断灭空,总拔一切皆无自性,拔无因果,成大邪见,举要言之,中观是烘云托月,破相显真性的学问,破的是遍计所执,显的是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有没有?当然有啊,比如进化论的,唯物论的,基督教的,平常人连做梦都在遍计所执中,所谓我人众生寿者中,怎么能说是没有呢?那么既然是以破显性,为何圆成实是没有?圆成实既然有,那么佛教显然不是断灭论,不是讲什么都没有的!

我们这个苦器这个五蕴身,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不相信这个五蕴身是个苦器,是粪器,他们认为美得很,我能理解,因为都是凡夫嘛!那么可人的美女帅哥,我却偏偏要说是苦器,是粪器,每天辛苦挣钱带着家人胡吃海喝就为了各自这一身肉,说是苦器,粪器?是属于四大的所生色,长养色?是业报身根本是空无自性?这凡夫俗子能接受啊?没法接受,可这个就是佛法的意思,也是事实如此,你相信不相信都无关紧要,凡夫俗子不相信生老病死,他们就不生老病死了?怎么可能呢?

如果这个五蕴身是“无因”生的,有无量的过失,通过这句话大家要清楚中观不是讲的断灭空的,彻底的无自性那个称为断灭空,否定遍计所执在凡夫的有,那么就不需要断除遍计所执,还需要佛法干什么?否定依他起也就是因缘果报,那么这林林总总又是何物?这不是张口胡说吗?否定了遍计所执和依他起还有个什么真实的圆成实可证?就成了玄奘菩萨说的总拔一切皆无自性,成大邪见了!

所以无因论中观更需要破斥的,既然不承认无因,那么显然是认为有因,既然有因那么肯定是有自性的,不然的话,谁又见过虚空生小孩的呢?谁又见过天上掉馅饼呢?虚空不作万法,因为虚空是色法等所显示,并不是真实存在,真实存在就会妨碍你进进出出,你什么时候被虚空妨碍过?虚空既然不能生万法,因为虚空就是没有色法,那么无因怎么可能作果呢?

引经证

原文--如经中说:裸形迦叶问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尔者,苦无因无缘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问佛皆不答者,当知苦则是空。

前面龙树菩萨讲了,诸法非自作,非他作,非共作,非无因作,以我们这个苦器这个五蕴身来讲,既然五蕴身是如此那么万事万物就都是如此了,凡愚不明,所以龙树菩萨就引证经典来进一步作为佐证,讲法不能你说如何就如何,要有理证和教证,所谓理证就譬如我们前面举出来的种种道理,所谓教证就是经典就是佛说的做为论据,这里所举出来的经属于是阿含经,应该是杂阿含经,但杂阿含经当初小乘各个部派佛教都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人集结的当然就有不同的版本,大多大同小异,我国的杂阿含经主要是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的,这一则经文应该是说一切有部的杂阿含经中的。

裸形外道是古印度的一类苦行外道,很多人对于婆罗门教的奥义书一窍不通,还说佛教的因果观是从婆罗门教来的,真是胡说八道!婆罗门教的确是有轮回的概念,其实我国和古埃及都有的,因为再生人这个是全世界范围都有的现象,但婆罗门教的轮回是建立在梵天造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梵天创造了轮回,每一个人既然是梵天造的,当然你要轮回多久是他决定的,古印度的聪明人认为既然前提是梵天造物,那么这个说法是真的就有梵天多久之前造(譬如张三既然是个人,肯定有哪年哪月出生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某人就开始轮回,所以一切都是定数(比如张三八十岁寿命,这个是梵天规定的),既然如此,那么我提前把该受的罪受完了,我不就解脱了吗?干嘛要去行善积德?所以他们这些外道一天到晚啥事也不干就自我折磨,比如他们的师父告诉他们一天要拔自己一百根头发,大热天要站在烈日下,湿婆的生日要用钢针扎自己舌头,用火炭烫自己的手脚向湿婆致敬……现在印度也很多的,耆那教也有一部分是干这个的(耆那教和印度教的不同在于耆那教不认同梵天造物,他们有点类似说一切有部的说法,讲世界是极微所成不过他们认为还有所谓的灵魂,也就是二元论,所谓灵魂和极微是构成世界众生的本元,耆那教也信奉裸行和苦行,这两点又和印度教的苦行派一样,只是他们的裸行和印度教的裸行出发点不一样)。

他们认为大家都是梵天造的(印度教的裸行派),身体也是如此,身体是梵天的作品,为什么要穿衣服遮掩起来?你啥意思?不想让大家观瞻梵天的作品?不想让大家知道梵天的丰功伟绩?所以他们不穿衣服,内裤都不穿,赤身裸体四处跑动,佛教当初就称他们为无惭外道,有一个无惭外道也就是苦行外道就问过佛(佛教不认同苦行),苦(五蕴身),是自作?是他作?是无因作?是共作?

为什么他会这样问,因为无惭外道一直是认定梵天所作,可佛出世之后,佛的弟子就四处宣传佛法被这个外道听到了(佛教宣传诸法因缘生,既然是因缘生如我们前面说就不可能有造物主,有造物主那么造物主是不是因缘生?造物主是因缘生,他就无自性),于是他就不怀好意上门搞事情就来问,裹挟恶见而故意想来刁难佛陀(这是小乘对这个事情的解释)。

佛陀的回答有四种,我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习》中都讲过的,第一种的直接回答。第二种是分别回答,比如说是还是说不是。第三种是反问答,为了让弟子开悟,就用反问的方式让他开解,比如金刚经佛反问须菩提如何如何。第四种就是不答答。也就是不回答,这种情况又分两种,一还是为了他能自悟,比如维摩诘默然。二是因为对方挟恶见邪见而故意为难,所以就不回答。

这一段经文大小乘的解释还不一样,其中小乘认为是无惭外道裹挟恶见来问佛,佛不回答不让他搞事情(佛观察众生根器,暂时因缘未到无法得度就默然,不做无意义的事情)。大乘认为这不回答是让他自悟,所谓表示空性,龙树菩萨举这一段就是证明作者以及所作为空。